2025-04-07 14:41
▲村民放養黑山羊。
春來大地綠,五通鄉的黑山羊又悠閑地漫步在山間。
近年來,五通鄉因地制宜發展黑山羊產業,做大做強“五通黑山羊”品牌,讓黑山羊成了搶手貨。
養殖黑山羊讓村民圓了致富夢。去年,五通鄉黑山羊銷量超過1萬只,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
又是一年收獲時
“前幾天剛賣了5只黑山羊,有近6000元的收入。”五通鄉桐林村的譚生富看到微信上又有轉賬收入,難掩心中喜悅。
春節前后,譚生富已賣出了50只黑山羊,收入了5萬多元。“我們這里的黑山羊很出名,每天很多人上門來收購,遇到價格好就賣幾只。”60多歲的譚生富善于把握市場的主動權,養殖的黑山羊不一次出售,而是把“雞蛋”放在多個筐里。
與譚生富不同,同村的山羊養殖大戶賀學福則是與收購商約定價格,分批次出售黑山羊。“我是跟羊販子簽了協議的,每斤能賣19元。”70多歲的賀學福養殖了100多只山羊,已經賣了8萬多元,家里還有20多只,預計能賣出近3萬元。
在五通鄉,黑山羊養殖戶主要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目前全鄉存欄超過100只的有10多戶,存欄50只到20只的有60多戶,存欄20只以下的有200多戶。
“我們這里的黑山羊,是吃青草和糧食長大的,肉質鮮美,很受市場歡迎。”五通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彭江術介紹,去年全鄉賣出的山羊將超過1萬只,收入超過1000萬元。
“五通黑山羊”的起源
10多年前,五通鄉的村民雖然養羊,但規模小,根本沒有名氣,也極少有人前來收購。如今“五通黑山羊”名頭這么響,規模養殖第一人李鵬功不可沒。
2009年,李鵬想把黑山羊產業做大做強,就貸款20萬元,在大山里建起了養殖場。“我懂一些疫病防治知識,本以為養殖黑山羊很容易,哪料市場行情不景氣,只能勉強維持。”幾年下來,李鵬的養殖場盈利甚微。
“好肉質為何賣不出好價錢?”不甘心的李鵬通過琢磨發現,問題出在沒有形成規模、沒有品牌效益上。他開始改變經營策略,把周邊的養殖戶聯合起來擴大規模,形成五通鄉特有的品牌“五通黑山羊”。
李鵬牽頭成立了開州區五通鄉黑山羊養殖協會,選擇能繁母羊,通過“借羊—還羊—存羊”模式,引導積極性高、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養殖戶養殖黑山羊。只用了三四年時間,五通鄉黑山羊的存欄量和出欄量呈井噴式增長,“五通黑山羊”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
“過了寒冬便是春。”回首10多年的黑山羊養殖歷程,李鵬說:“黑山羊養殖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經營思維。”
“借羊生羊”擴規模
“現在一年能收入10萬元,以前做夢都不敢想。”譚生富談起養殖黑山羊的經歷,對“借羊生羊”的模式感激不已。
2018年,譚生富聽聞隔壁村的李鵬養黑山羊賺了錢,就跑到十來公里外李鵬家的養殖場去一探究竟。
利用林地放養黑山羊,“坐地生財”很誘人。譚生富被李鵬的養殖模式和收益打動,但無奈身無分文,想養殖黑山羊但力不從心。
通過幫扶責任人牽線搭橋,李鵬與譚生富簽訂協議,以“借羊生羊”的方式,扶持譚生富走上黑山羊養殖之路。
譚生富領回的兩只黑山羊市場價格約2000元。他每天精心放養,兩個月后,有人出價近5000元收購。“兩個月就賺3000元,有干頭。”譚生富心里一盤算,便下定發“羊財”的決心。
從2只到4只,從4只到60只……6年時間,譚生富已成為當地有名的黑山羊養殖大戶。
“我今年要擴大養殖規模,爭取再多掙一點錢!”譚生富家附近有廣闊的林地,他今年要把黑山羊養殖規模擴大到120只。
“近些年,在李鵬的帶動下,我鄉養殖黑山羊的農戶越來越多,很多人都靠養殖黑山羊走上了致富路。”五通鄉有關負責人表示。
上一篇:開州非遺打卡點+1,在這里→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