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慶-重慶日報原創 記者 黃喬 實習生 馬厚雪
2025-03-14 18:06
3月14日,云陽法院鳳鳴法庭干警走進鳳鳴鎮鳳凰嶺社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普法活動。法庭干警聯合鳳鳴市場管理所、社區干部,通過情景短劇的形式,生動演繹了一起美容院預付式消費“跑路”的真實案例,現場還原了消費維權場景。此外,針對直播帶貨、預付消費、金融消費、AI消費等領域的“消費陷阱”,法官們為居民送上了“防坑指南”。
常見陷阱:主播利用夸張話術、美顏濾鏡虛構商品效果,宣稱“全網最低價”“限量秒殺”,但實際發貨商品與直播展示嚴重不符。
法官提醒:直播購物糾紛中,超六成消費者因未留存證據導致維權困難。根據電子商務法第十七條之規定,直播經營者需全面、真實披露商品信息。消費者應認準正規平臺交易,全程保留直播錄屏、訂單截圖及聊天記錄,發現貨不對板立即申請平臺介入。
常見陷阱:美容院、健身房、培訓機構等商家常以“充值享5折”“會員專屬福利”等優惠吸引消費者大額充值、購買終身會員等,隨后卻以裝修、換址為由關門停業,導致消費者遭遇退費難、轉卡難的問題。
法官提醒:預付式消費領域因不簽署書面合同、經營者虛假承諾、設置不公平格式條款、經營者突然關門停業、攜款跑路等極易引發消費者群體糾紛。消費者應謹慎選擇服務機構,優先選擇預付消費備案商戶,盡量選擇短期、小額套餐,避免“包年卡”式大額充值,并簽訂書面合同明確退費條款,避免口頭承諾。
常見陷阱:部分金融機構在推銷理財產品、貸款產品時,故意隱瞞或模糊收費項目,導致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取高額費用。此外,一些金融機構還存在誘導消費者過度借貸、違規收費等行為。
法官提醒:金融消費者在購買金融產品時,應仔細閱讀合同條款,了解產品的費用結構、利率水平等關鍵信息。對于不明確的收費項目,要及時向金融機構咨詢并要求解釋清楚。同時,要理性評估自己的經濟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避免盲目借貸和過度消費。
常見陷阱:部分商家在促銷期間,先提高商品價格再打折銷售,營造出虛假的優惠氛圍,欺騙消費者進行購買。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
法官提醒:商家在促銷期間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得進行價格欺詐行為。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要仔細比較價格信息,了解商品的真實價格水平。對于價格異常波動或存在疑問的商品,要謹慎購買并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
常見陷阱:當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橫空出世,掀起了新一輪技術浪潮時,AI培訓如潮水般襲來。
然而,市面上的AI培訓網課質量良莠不齊,常常“名不副實”,實則是毫無專業資質的“水分課”。同時,諸多打著AI旗號的高科技產品,如疾病診斷手環、智能玩具等,價格高昂,真假難辨。
法官提醒:以AI培訓、AI消費為名的割消費者韭菜現象層出不窮,已經成為收割消費者的新手段。在面對AI培訓和高科技產品時,消費者應保持理性,不被過度宣傳所迷惑。建議優先選擇官方認證的學習渠道或正規商家購買產品,以降低被“割韭菜”的風險。
新聞多一點>>>
這些防坑“錦囊”請收好
1.理性消費: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促銷信息,如“免費領”“限時折扣”等,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在面對看似誘人的優惠時,不妨多問幾個為什么,大額消費前和家人共同研判風險、理性評估其真實性。
2.留存證據:在消費過程中,務必注意保留相關證據。無論是交易合同、支付記錄,還是與商家的聊天記錄,都需妥善保存。這些證據在日后可能成為你維權的關鍵。
3.多方核實:在消費決策前,多做功課,多方核實信息至關重要。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查詢企業資質信息、查看商品評價等,可以幫助你更全面地了解商品或服務。遇到專業術語或復雜情況時,不妨向親友求助或撥打消費者熱線12315進行咨詢。
4.按需購買:在面對商家的促銷活動時,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被商家的營銷手段所迷惑。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經濟能力進行消費,避免沖動購買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損失。
5.依法維權:在遭遇消費糾紛時,消費者應依法維權,可通過與商家協商、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向行政部門舉報或向法院提起訴訟等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為彌補消費者在訴訟中訴訟能力較弱、信息不對稱等不利地位,我國亦建立了消費者協會支持起訴制度,消費者可向各地消費者協會尋求相關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