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區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暨2023年度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會召開,區委書記蒲彬彬主持并講話。區委副書記、區長陳道彬,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張重新,區政協黨組書記夏鄭峰,區委常委出席。市委組織部組織一處二級調研員秦士君到會指導。
述職采取現場述職與書面述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15位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現場述職。其他25個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和6個區級部門黨委(黨工委)書記作書面述職。與會同志進行現場評議。
蒲彬彬在講話中充分肯定過去一年全區基層黨建工作取得的成效。他指出,2023年,區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以黨建統領“三項重點任務”為抓手,不斷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快建設新時代市域黨建新高地開州樣板,政治建設見行見效,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統領發展有為有位,奮進熱情激昂激發,組織建設躍進躍升,人才資源集聚匯聚,基層黨建工作得到新加強、取得新成效、實現新進展,為譜寫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開州篇章提供了堅強保證。
蒲彬彬指出,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加快建設“一極兩大三區”現代化新開州的重要一年。全區上下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堅持大抓基層、重抓基層鮮明導向,以打造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為牽引,著力健全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政治鑄魂體系,持續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健全抓黨建帶全局工作體系,完善管黨治黨責任落實機制,推動全區黨建工作整體躍升,不斷提升各級黨組織領導力組織力,加快建設新時代市域黨建新高地開州樣板。
蒲彬彬強調,要突出政治鑄魂,在黨的政治建設上見新成效。持續提升黨員干部政治能力,推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更加堅定自覺,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健全完善閉環落實體系、持續修復凈化政治生態,確保“習近平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市委有要求、開州抓落實”通達基層末梢。要突出黨建統領,在黨的全面領導上見新成效。牢牢把握穩進增效、除險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強企工作導向,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強化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強化“八張報表”目標管理導向,強化“八張問題清單”問題管控導向,持續完善抓黨建帶全局工作體系,切實發揮黨建引領保障作用。要突出能力提升,在建強干部隊伍上見新成效。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完善干部選育管用、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機制,持續增強領導班子整體功能,持續凝聚干事創業強大動力,持續推動各類人才集聚匯聚,加快建設堪當現代化新開州建設重任的高素質干部人才隊伍。要突出強基固本,在基層組織建設上見新成效。注重抓基層、打基礎、固根本,強化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系統優化組織體系,全面提升基層智治體系實戰實效水平,統籌推進各領域黨的建設,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要突出從嚴從實,在全面從嚴治黨上見新成效。堅持全域推進、全線共進,強化全方位政治監督、全覆蓋正風肅紀、全領域清廉建設,堅決把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壓實在基層、要求落實在基層。
蒲彬彬強調,各級黨組織要堅決承擔好、落實好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創新黨建工作理念、方法、機制和手段,構建知責明責、履責督責、考責問責工作閉環,推動黨建工作提質增效、躍遷升級。要強化責任落實,各級黨組織書記要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責任,班子成員要落實“一崗雙責”,常態化開展基層黨建晾曬比拼,強化黨建綜合考評,確保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強化數字賦能,著力構建整體智治體系,建立數字黨建人才隊伍,加快推動黨建工作實現數字化轉型。要強化示范帶動,深化實施“黨旗開展·帥里建功”黨建品牌創建行動,深入開展最佳實踐激勵推廣案例評選,發揮反面典型警示作用,有效激發各級黨組織創新動力、創造活力。要強化減負增效,持續推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投、權力下放,深入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注重關心關愛基層干部,不斷匯聚起擔當作為、真抓實干的強大合力。
秦士君指出,一年來,開州區在推動主題教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黨建統領基層治理、統籌加強各領域黨建工作、服務中心大局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持續加強、質效提升。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和對重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進一步強化政治建設、提升整體效能、補齊短板弱項、壓實黨建責任,扎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固根本的各項工作。
區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各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組織委員,有關區級部門黨委(黨工委)書記、副書記,部分區黨代表、區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基層干部群眾、民營企業家、社會組織負責人代表參加。
| 區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