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的好壞,關系著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態勢。哪里的環境優、服務好,企業就往哪里聚集。
優化營商環境,就該以政府代替企業“跑腿”。
2025年春節剛過,大渡口區就召開招商引資工作大會,并集中簽約46個項目、總投資288億元,預計達產后實現產值260億元,實現年稅收3.4億元,招商引資實現“開門紅”。隨后舉行的一季度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集中開工項目31個,總投資106.2億元,預計達產后實現年產值30億元、年稅收9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4500余個。
企業的選擇最能反映一個地區發展的真實面貌,大渡口區為何備受青睞?
答案也許就是大渡口區“速渡辦”等一批具有鮮明辨識度的招商品牌和高效服務機制的強力推動。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四快速”機制,即24秒“快速對接”、24分鐘“快速推薦”、24小時“快速研判”和24天“快速簽約”。這一機制確保了招商團隊能夠迅速響應企業需求,提供高效、專業的服務。
一家企業的負責人最近感慨:“從第一次接觸到項目開工,政府專班全程‘陪跑’,連周末都在線上對接需求——這樣的效率,讓我們覺得選對了地方。”這番樸實的評價,折射出大渡口區以“速渡辦”企業服務品牌為牽引的營商環境變革。這場變革沒有宏大的口號,而是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讓企業和政府之間建立起一種充滿信任感的“魚水關系”。
快,是一種誠意
“速渡辦”的“快”,不是倉促應付的“趕工”,而是精準服務的“加速度”。寧波鮑斯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生產壓縮機、刀具、精密機件、真空泵、液壓泵等高端精密零部件及成套設備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2024年4月,公司在重慶尋找工業用地以建設氣體凈化設備生產基地,大渡口區的招商團隊聞訊而動,第一時間上門拜訪,根據企業的具體訴求,提前整理了地塊信息,并進行了重點推介。通過后續招商團隊的緊密跟蹤和精準推介,最終促成了企業的投資落戶。從初次接觸到正式簽約,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刷新了企業的“落地紀錄”。公司相關負責人對大渡口區的招商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服務效率太高了,我們的項目就像是被推著加速往前跑。”
這樣的案例不是個例,正是在“四快速”機制運行下,大渡口成功引進了天貓重慶總部、中國A股首家上市供應鏈企業怡亞通集團、國有大型供應鏈企業廣物中南公司等多個重量級項目。這種速度的背后,是政府服務的“提前量思維”。
大渡口區招商團隊還通過“一網通辦”“水電氣訊聯合報裝”等改革,將企業開辦時間縮短37.5%以上,醫療器械產品注冊甚至實現“一周拿證”。24天“快速簽約”機制則通過一系列高效、專業的服務,成功引進知名企業重點項目,實現了平均24天從對接到簽約的新速度,2024年,大渡口區簽訂招商引資項目50個、總合同投資額達413億元,到位資金152億元。正如一位招商干部說的:“企業的時間比金子還貴,我們多花一小時準備,企業就能少跑十趟腿。”
暖,是一份承諾
“一個工作日內辦結”在這里不僅是一幅標語、一句口號,更是生動實踐。“以前辦理第一類醫療器械備案需要在區里先申請,再到市級相關部門辦理,不僅費時,還難跑。如今一天之內就辦好了,非常方便快捷。”2024年,一家醫療器械企業登錄“渝快辦”政務服務平臺提交了相關業務材料,大渡口區市場監管部門第一時間完成了備案平臺與“渝快辦”系統的對接,實現了與市局辦理時間上的無縫銜接,成功幫助該企業備案從“兩頭跑”變“一次辦”。讓大健康生物醫藥產業項目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急企業所急的“共情力”,恰恰是“速渡辦”最動人的底色。
更深的溫度藏在細節里。區領導聯系重點企業的“午餐會”上,政企雙方聊企業發展、談融資難題。2024年,大渡口區為271家中小企業提供純信用融資1.21億元,兌現科技創新獎補資金、人才補助費用等,讓企業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
溫暖還延伸至民生領域。在西南大學附屬中學大渡口校區建設工地上,工人們正加緊施工,預計將于今年9月投用。2024年,大渡口新增義務教育學位3870個、幼兒園學位360個,托育服務覆蓋39所幼兒園。教育配套的完善,讓企業員工安心落戶。一位從沿海返鄉的工程師說:“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好學校,我們扎根大渡口的信心更足了。”
這份承諾也體現在就業服務中。“義渡就業列車”開進社區,為中年女性開設“巾幗手工坊”,為殘疾青年打造“彩虹家園”就業基地。2024年,全區通過數據標注培訓、創業孵化等渠道,帶動1.5萬人就業。
政府的溫度,最終化作企業與市民的歸屬感。當職能部門用行動回答“我們能為您做什么”,企業與城市的情感紐帶便悄然生長,共同織就一張充滿信任的網。
變,是一種發展
“速渡辦”帶來的不僅是服務升級,更是一場政府角色的深層變革。思無疆(重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就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2023年12月入駐重慶市小面產業園后,大渡口區相關部門開辟綠色通道,安排專人跟蹤服務,積極協調市級專家,開展現場預審查……從提出申請到核發食品生產許可證僅用3天時間,讓企業在最短時間內投入生產,在2024年糖交會上,思無疆發布爆品并成功出海馬來西亞。
這種轉變背后,是對發展邏輯的清晰認知。2024年,大渡口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6億元,同比增長5.8%,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新登記納稅市場主體5159戶,市場主體總量達4.3萬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4%,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2%。大渡口區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明確畝均產出最低標準,對項目進行嚴格篩選。與此同時,大渡口組建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4支駐外招商隊伍,瞄準新技術、新業態,為大渡口區引入補鏈型、創新型項目,推動“引進一個大企業、突破一個大產業”的愿景落地。正如一位扎根十年的企業家所說:“這里未必條件最優渥,但遇到困難時總有人伸手拉一把——這種踏實感,千金不換。”
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讓大渡口區連續兩年獲得市政府督查激勵,更重要的是,讓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與大渡口區雙向奔赴、攜手共進。
“速渡辦”,即承諾在服務企業過程中堅決做到“說了算、定了干、馬上辦”。就此去看,大渡口區推進以政府代替企業“跑腿”的“速渡辦”等企業服務品牌,其實也是近年來大渡口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生動注腳。
相信未來,大渡口區所開展的各項改革舉措能夠持續以企業和群眾需求為導向,同時以既有的成功經驗為“樣本”,拿出更多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招”“硬招”。如此,方能在更大層面充分釋放營商環境優化對經濟發展的乘數效應,進而不斷提升地方政府的現代化治理能力。
| 區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