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2 20:34

▲生產車間內,工人操作油壓機進行生產。 通訊員 尹秀秀 攝
一卷3噸重的卷材緩緩進入油壓機,經過三次拉升,完成沖孔、切邊、整形等工序后,就得到形態各異的沖壓件毛坯。“整個過程只需要一分半鐘。”在位于璧山高新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的新廠區,重慶群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群榮電子)沖壓副主管唐緒飛介紹,通過投入上千萬元完成智能化改造,企業生產效率提升了50%左右。
群榮電子是一家2013年就落戶璧山的制造企業,從當初僅有40來名員工、1000余平方米的作坊式廠房,到如今擁有110多名員工、新舊兩個數萬平方米的廠區,企業從單一筆電配套向筆電、汽車、家電、新能源電池配套轉向,并在步入新賽道后,取得產值連續兩年增長30%的成績。
單一品類配套缺乏抗風險性
“剛到璧山時,我們只做筆記本電腦上的一個小零部件,高度依賴人工不說,一年產值也只有300多萬元。”群榮電子總經理彭明發回憶,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生產廣泛用于筆電絕緣、屏蔽光源的模切部件。但單一品類生產制造、高度依賴筆電產業,也讓他們意識到,企業亟待轉型。
他告訴記者,企業依托筆電配套實現高速發展,在5年間成為一家年產值2200萬元的規上企業,但也正是從2018年開始,筆電產品迎來結構升級,對傳統零部件的需求銳減,當時,作為占公司全部訂單份額40%的兩家上游企業,已相繼陷入困頓,都面臨轉型壓力。
“方興未艾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讓我們看到了轉型的曙光。”彭明發說,重慶最大的支柱產業就是汽車,璧山也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打造產業,于是,他們狠下心來,將筆電模切業務打包發售,斥資數百萬元購置五金沖壓設備,朝著汽車轉向器支架等配套零部件轉型。
一場供需對接會后的配套入庫
轉型之初,群榮電子遭遇了陣痛——2019年,企業營收不升反降。
幸運的是,錨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兩大產業發展目標的璧山,正以延鏈補鏈強鏈之勢,聚集越來越多的全鏈條企業。
“一方面立足傳統優勢,一方面勇于向新賽道進軍。”彭明發告訴記者,雖然摒棄了筆電模切這一含金量較低的傳統業務,但他們應對筆電行業變化,投資完成技改,重新布局了筆電旋轉連接器、液晶顯示屏支撐骨架等新的筆電配套業務;同時積極添置設備、布局產線,擁抱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配套業務。
2021年,璧山高新區專門舉行了一場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供需對接會,組織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鏈主企業和配套企業進行供需對接。正是在這場會上,群榮電子駛入了汽車配套業務的“快車道”。
“原來就在璧山就有這么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鏈主企業,他們的本地配套需求極大。”彭明發說,這場對接會后,經過多番接洽、考察,他們順利成為辰致科技、龍潤轉向、大江動力等鏈主企業的配套供應商。
連續兩年30%增長的新賽道力量
嘗到轉型甜頭后,群榮電子持續向新賽道邁進——開始涉足新能源電池配套。
“2022年,市內一家科技公司正在尋找一家合作伙伴,為他們生產電動車換電電池外殼。”彭明發告訴記者,這家企業曾在半年時間之內,遍訪廣東、浙江、河北及市內多個沖壓制造廠,但均因為制造工藝上有難度而未能如愿。
當年11月,該公司負責人抱著一臺焊接小樣來到璧山。“聽說你們在沖壓制造方面很有經驗,想委托你們對電池外殼進行生產。”但在當時,彭明發也沒有底氣一口答應。“電池外殼是方形的,還有不少R形轉角,而且高度也屬超高型,對一體成型的沖壓工藝要求極高。”但眼睜睜看著送上門的訂單溜走,自己也心有不甘。
經過多次建模分析,彭明發認為,要完成客戶要求也并非不可能。
“我和技術團隊試驗試制了3個月,終于交出了符合客戶要求的樣品。”他告訴記者,這款產品在研發過程中利用水冷方式優化了工藝流程,取得了發明專利,贏得了客戶滿意,并在2023年實現60萬套量產目標,僅此一項業務,就幫助企業新增2600萬元產值。
由于擴大產能需要新增設備、擴建廠房,璧山高新區及區發改委等部門也積極提供幫助——通過銀企對接,幫助企業獲得一筆1000萬元貸款用于擴大產能;同時新批22畝土地,讓企業新建起2.3萬平方米的廠房及4條產線。
2023年和2024年,群榮電子連續兩年實現產值30%以上增長,如今,這家企業已是一家年產值8000萬元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市級專精特新企業。“今年,我們還將繼續向家電配套進軍,力爭全年四大業務板塊實現產值超億元,繼續保持30%以上高增長態勢。”彭明發說道。
| 區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