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設施更完善
“公路硬化到了家門口,這下出行更方便了!”南雅鎮烏龍村村民楊明芬笑逐顏開地指著家門前硬化好的公路說,在外打工的兒女們今年春節回來,小車可以直接開到家門口。
去年,針對村民出行難、出行不便的問題,南雅鎮發動在外人士、在家群眾籌集資金246萬元,實施通組通暢工程和亮化工程,對南雅村、烏龍村、三山村的6.8公里公路進行硬化,在天津村主干道安裝太陽能路燈150盞;對鎮內部分路面狹窄的公路進行了擴寬,累計達9公里。鑒于部分村沒有5G網絡,南雅鎮積極爭取,在11個村社區建設15個5G通信基站,轄區內實現5G網絡全覆蓋。
為了給廣大群眾營造一個干凈整潔、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南雅鎮新建了18個垃圾分類收集亭并逐一完善配套設施,還對全鎮329戶村民的廁所進行了改造。
去年,南雅鎮多方爭取項目、籌集資金,對集鎮的自來水廠以及5座農村集中供水工程進行了工藝改造,進一步提升了水質。
“在涉及民生福祉的基礎設施方面,我鎮投入1500萬元資金,讓群眾喝上幸福水、用上放心電、住上安全房。”南雅鎮黨委書記郭輝胤說,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進一步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
產業發展更優質
1月3日,南雅鎮新全村6組村民陳昌鳳、梁尤高夫婦趁著晴好天氣,為自家栽種的油菜除草、施肥。
“趁孫子還沒放寒假、兒子兒媳打工還沒回來,抓緊時間把油菜田的草除了,然后施點肥,便于油菜生長。”陳昌鳳說,高標準農田建設讓“小田”變“大田”,提高了勞動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了收入。
去年,南雅鎮利用當地土地平闊、土壤肥沃等優勢,以“千年良田”市級試點建設為契機,以“禾美南雅”品牌為導向,因勢利導、因村施策,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產業,推動糧油作物規模化生產,實施萬畝油菜、萬畝水稻、萬畝高粱連片種植。同時,該鎮還探索出農產品“產加銷”集成化發展模式,爭取糧油產業區域性社會化服務和產地烘干、倉儲、加工、銷售項目落地南雅,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特色高效農業產業,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發展質效。
如今,南雅鎮已完成1.28萬畝“千年良田”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正在實施5200畝丘陵山區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示范項目,通過“改大、改水、改路、改土、耕作機械化”的“四改一化”改造,集成“田園美+產業美+村莊美+生態美”,實現丘陵山區農業生產條件根本性轉變,推動農業規模化生產,帶動產業鏈、利益鏈和改革鏈發展,推動了農業全面升級,實現共同富裕。全鎮發展再生稻6600畝、柚子5000畝、花椒3000畝、淡水養殖2200畝。對“書香春”鎮級電商平臺進行了升級,去年農產品銷售額突破了120萬元。開展技能培訓人次達1100人次,新增就業236人。
“我鎮堅持以綠為底、稻為業、美為魂,大力發展糧油產業。春暖花開時節,萬畝油菜花綻放,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前來打卡,并被央視多次報道。”南雅鎮鎮長廖釗輝說。
人居環境更優美
“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不僅要發展各類特色產業,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也是重要內容。”南雅鎮人大主席曾漢卿說。
走進南雅鎮南雅場社區,大街小巷干凈整潔,居民院落窗明幾凈,猶如一幅寧靜閑適的鄉村畫卷。然而,過去這里街面臟亂差,嚴重影響鎮容鎮貌。鑒于此,南雅鎮凝聚共建合力,全面強化基層治理,扎實有效推進基層智治,科學劃分了26個網格以及115個微網格,配齊配強74名“1+3+N”的網格員,常態化開展清掃保潔、清除衛生死角、清理河道垃圾等活動,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人居環境。
南雅鎮還創新接訪下訪模式,排查化解了28件矛盾糾紛,化解了2件信訪積案。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開展全民反詐行動,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全面加強地災、交通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執法,保障廣大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深入開展文化惠民等活動,打造“美麗庭院”和“美麗宜居村”,大力改善人居環境。
“南雅場社區的人居環境變化,是我鎮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郭輝胤說,按照“微整形、化淡妝”的理念,以集鎮街面油化、路燈亮化、秩序優化、村容村貌提升、農村廁所改造、垃圾及污水治理為重點,推動全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譜寫“禾美南雅”華麗篇章,促進了鄉村振興。
記者 熊瑛
| 區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