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重慶市2025年春季中小學書法教研工作會暨書法進校園活動走進重慶市璧山區城北小學校(以下簡稱“璧山區城北小學”)。
清晨的璧山城北小學美術館,墨香縈繞,學生們正在現場進行書寫展示,一筆一畫間,盡顯中國傳統書法的韻味與風采。美術館內,正同步展出重慶市書法家協會成員、各區縣學校師生的優秀書法作品,引得參觀者駐足品評。
專家齊聚,共話傳承
開幕式在璧山區城北小學學生精彩的書法主題表演中拉開帷幕。隨后,璧山區城北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彭同春以《以五育之筆,共繪校園多彩畫卷——城北小學五育并舉的探索與實踐》為題,向與會嘉賓介紹學校育人舉措及成果。彭同春表示,學校將繼續深化教育改革,五育并舉,為培養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青少年,為重慶教育現代化、璧山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城北力量。
開場節目
彭同春作分享
重慶市璧山區教委二級巡視員周厚強分享了璧山區書法教育的探索、實踐與成果,重慶市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所副所長張詠梅指出了書法教育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意義。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體藝衛處處長程翔宇希望各區縣以深化美育教育改革為契機,推進落實書法教育普及,加強書法教科研指導,構建美育教學實踐活動體系,并形成學校美育教學改革的典型經驗。
周厚強致辭
張詠梅進行指導
程翔宇講話
精誠至,璧自成
城北小學十年翰墨育人路
為何這場市級活動會落地璧山區城北小學?答案藏在學校“十年磨一劍”的書法育人實踐中。
2015年,璧山區城北小學啟動書法特色教育“十年規劃”——用三年創建實驗校、三年打造特色校、四年沖刺示范校。十年間,學校構建起“黨建引領+師資優化+創新課堂”的三維模式,如今正朝著“示范校”的目標邁進。
學校黨政領導高度重視書法教育,優先保障經費、場地和師資,還成立了“抱璞守真”黨員書法特色工作室,定期開展書法沙龍活動,吸引全區書法教師和愛好者參與,形成了良好的書法學習氛圍。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學校通過充實師資力量、禮聘名家講學、組織觀摩交流、承辦書法盛事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書法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目前,學校擁有12名書法專兼職教師,其中2人為市書協會員,6人為區級會員,1人擔任重慶市書法教育委員會委員。
在課程與活動設計上,學校通過深耕課堂教學、創新活動形式、樹立學習楷模等,推動書法教育成果落地。每周一節的書法課和每天20分鐘的硬筆練習,保障了學生的書寫時間。學校還通過開展教師三筆字大賽、學生硬筆毛筆書法大賽、春節寫春聯等活動,點燃師生學習激情。
學校教師張燕、左祖亮分別在重慶市中小學書法教師優質課現場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學校師生在璧山區教委舉辦的“書寫中國”活動中,斬獲多個一等獎;學校書法組老師參與編寫并出版《中小學書法藝術教程——〈禮器碑〉精講精練》;2021年,學校申報的《城北小學書法教育特色的建設實踐研究》區級課題順利結題……一系列成果,讓璧山區城北小學的書法教育更具說服力。在這里,書法不僅是技藝,更是育人載體。
問道課堂 共繪藍圖
書法教育研討錨定新坐標
課堂是教育的主場,評價是改革的導航。如何讓評價量表真正成為課堂轉型的“腳手架”和學生成長的“晴雨表”?在課堂建設研討暨教研工作會中,重慶大學城第二小學校副校長傅剛、重慶市大渡口區新工小學副校長梅文江以及重慶市璧山區教師進修學校書法美術教研員劉祝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書法課堂教學評價量表進行了詳細解讀。
傅剛作分享
梅文江作分享
劉祝作分享
重慶市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常明以《基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教育教學研究》為題,圍繞教學成果獎的含義、特點等多方面進行分享。會議中,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委會理事、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書法教研員吳啟菊還對2025年全市書法教研工作進行了部署,明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和方向。
李常明作專題講座
吳啟菊講話
彭同春表示,未來,學校將完善激勵機制,擴大參與規模;搭建賽事平臺,提升專業水準;優化課程體系,營造藝術氛圍,加快創建書法示范學校,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資訊)
文/扶明月 圖/張波
編輯:李宏偉 責編:吳磊 審核:趙蕾
下一篇:新園啟幕,“新啟萌娃”歡樂迎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