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4 09:26:14 來源:上游新聞
如何打破特殊兒童教育的單一責任壁壘?璧山區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璧山特?!保﹦撔聵嫿ā凹倚I绻灿鷳B圈”,將課堂教育延伸至生活全場景,為特殊兒童打造有溫度、可持續的包容性成長支持體系。
清明節前夕,一場貫穿低、中、高三個學段的清明主題實踐活動在璧山特校拉開帷幕。家校社三方協同發力,讓特殊兒童在勞動中感知傳統、在互動中收獲成長,生動演繹“家校社共育生態圈”的創新實踐。
低年級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走進社區綠地,尋找艾草、清明草,用照片記錄春天的饋贈。活動中,孩子們將這些照片制作成主題展板,一張張生動的照片,展示了他們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歡樂時光。
布、針、線、艾草、剪刀……中年級教室里,艾草的清香與歡笑聲交織。家長與孩子搭檔縫制香包、制作清明果,老師手把手教授大家傳統技藝。孩子們則將制作完成后的香包,一一送給社區老人。
高年級的學生將勞動教育轉化為社會擔當。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出清明果、艾果等糕點,并和家長一起準備義賣物資,在社區廣場、校園、公園義賣。在真實場景中,同學們實現了“被需要”的價值認同。
活動中,家長們齊聚校園,在家長沙龍上分享育兒經驗,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一位家長分享道:“今天我們進到學校,跟孩子們一起做青團,感受春日的氣息和氛圍。非常感謝學校提供這樣的平臺和機會,讓我們能攜起手來,一同幫助孩子成長?!边@個融合家庭教育、學校課程與社會資源的手作課堂,讓文化傳承浸潤著孩子們的心田。
本次清明節主題活動是璧山特校打造“家校社共育生態圈”的縮影。學校還通過建立家校溝通云平臺,定期舉辦家長培訓與沙龍活動,引入社會資源拓展教育支持體系,建立“家校社共育委員會”形成長效機制等舉措,打破溝通壁壘,幫助特殊兒童實現自我價值、融入社會,共享美好生活。
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學校將進一步深化家校社合作,探索更多創新模式,利用科技手段為更多偏遠地區的特殊兒童提供支持,讓特殊兒童真正實現“有尊嚴地生活,有質量地成長”。(資訊)
文/扶明月 圖/李瑞琦
編輯:李宏偉 責編:吳磊 審核: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