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幼兒園的積木城堡遇上小學的課桌方陣,幼兒該如何跨越成長“陡坡”?
4月9日,歷時兩天的重慶市墊江縣2025年學前教育幼小銜接優質課比賽在重慶市墊江縣教委朝陽幼兒園圓滿落幕。這場由重慶市墊江縣教育委員會主辦,重慶市墊江縣教師進修學校、重慶市墊江縣教育學會承辦,重慶市墊江縣教委朝陽幼兒園協辦的學前教育盛會,以13節精品課程,直擊“超前學習”“片面銜接”等現實痛點,用專業課程架設科學成長的階梯,為幼小科學銜接提供了生動的實踐范本。

場景化課例,讓科學銜接看得見
活動中,來自縣內9大學區遴選產生的13位參賽教師,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和《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的要求,通過趣味游戲化設計、多感官教學策略及可視化思維工具,生動詮釋了科學銜接的教育智慧。參賽者從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出發,創新呈現“時間管理小主人”“任務意識養成記”等特色課例,彰顯出新時代幼兒教師的教學創造力。






專業化評審,賦能教師成長
據悉,作為全縣學前教育教研指導單位,墊江縣教師進修學校組建專家團隊全程參與課程設計指導。
本次比賽經墊江縣教育學會會長杜康民,墊江縣教師進修學校初教處主任、小學語文教研員賀鵬,墊江縣教師進修學校學前教育研訓員、學前教育專委會秘書長呂中瓊,墊江縣教師進修學校小學數學教研員陳靜,墊江縣教師進修學校學前教育教研員皮亞敏5位專家評審,以及由學區教研員、園長組成的9位大眾評委共同評審,從目標適切性、環節有效性、師幼互動質量等維度進行了綜合考量。

呂中瓊以專業視角從“創新、建議、趨勢”三個維度對本次賽課活動進行了點評。她指出,本次活動在“AI技術賦能教學”“本土自然資源開發”“園本課程模式重構”及“游戲化課程設計”四個方面形成創新突破。她表示,參賽教師需關注活動安全風險預判、幼兒行為習慣梯度培養、活動方案標準化設計等改進空間,并前瞻性提出“人工智能支持個性化教育”“深度學習與家園協同機制融合”“可視化評估體系構建”三大趨勢方向,強調應通過教研轉型推動學前教育向精準化、科學化發展,為幼小銜接工作注入持續動能。

賀鵬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他表示,本次活動受到高度重視,全縣教育同仁深度參與、深入研究,展示了學前教育幼小銜接區域的最新成果。通過比賽,教學相長,現場直播搭建平臺,為大家提供了一個交流經驗、共同進步的機會。他希望全縣教育同仁繼往開來,力爭邁上更高臺階。

杜康民在活動中特別強調,賽課活動應避免脫離實際教學需求,呼吁教師聚焦日常教學痛點,開發具有普適性、可推廣的優質課例,推動賽課經驗向一線課堂“軟著陸”。

經過激烈角逐,本次大賽共評選出一等獎4人、二等獎4人、三等獎5人。
全域化輻射,構建協同發展新范式
本次比賽同步開啟線上直播,吸引縣內外2000余名幼教工作者云端觀摩,為構建高質量幼小銜接共同體注入新動能。
從一場賽事到一個生態,墊江教育人用行動證明:科學銜接的本質,是構建尊重兒童發展規律的教育共同體。當幼兒園主動研究“前書寫準備”,當小學教師理解“游戲化學習”,當家長成為“教育合伙人”,教育的河流才能自然流淌。(資訊)
原標題:創新課程賦能科學銜接 全域輻射共建教育生態
編輯:李宏偉 責編:吳磊 審核: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