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工作。
近年來,重慶市開州區職業教育中心(以下簡稱“開州職教中心”)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為國家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基本任務,依托《基于“互聯網+”的中職體教融合模式研究》等市級項目,針對中職體育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輕理論”“基礎薄弱斷層”“普及不足斷檔”三大痛點問題,構建起“四元融通·四階遞進·四鏈耦合”三維聯動育人模式,形成了一套可復制推廣的中職體育改革方案,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范本。
構建“課程-雙師-場景-數據”四維融通育人體系
開州職教中心通過“課程嵌入-雙師雙課-場景應用-數據評價”四元融通,形成“學-練-戰-評”閉環,解決中職體育工作中知行脫節問題。
該校與開州區龍英文武學校深度合作,開發《武德修養》《運動損傷防護》等5門理實一體化課程,將健康知識融入武術、拳擊等專項教學。體校教練(6名健將駐校)講授《運動器械使用規范》,思政課教師主講《武德修養》,使理論知識點與崗位標準100%對應。同時,校企共建“武術+康復”工坊,部署動作捕捉系統(?軌跡糾偏?);在武術場、攀巖館設置非遺展演擂臺賽,通過AI裁判實時評出“知行武健積分”。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優秀率從38%躍升至61%,基礎技能達標率達98%,健康知識測評合格率從48%提升至98%。
學校還構建“體測數據+技能考核+健康檔案”三維評價模型,將膳食營養、急救知識納入考核,用數據倒逼健康知識普及。
打造“筑基-精修-淬煉-躍升”四階遞進培養路徑
為實現從“體能基礎-專項技術-實戰應用-競賽突破”的四階遞進,開州職教中心構建了“筑基-精修-淬煉-躍升”的職業教育體育技能培養路徑。
該校通過每日晨訓強化學生跑跳投的能力,每周體能測試確保合格率達95%,提升學生運動素養。同時,按武術套路、散打等項目分班,制定個性化訓練方案,通過分解教學與組合練習提升技術熟練度。
學校還設置了校內對抗賽、跨校交流賽,模擬競賽壓力環境,培養學生實戰戰術應用與臨場應變能力。
此外,選拔精英進入集訓隊,對接國際賽事標準,通過高強度訓練與專家指導沖擊高水平競賽。學校學子斬獲亞洲冠軍1人、全國冠軍15人次、省級以上冠軍566人次,在全國跆拳道、拳擊等錦標賽中斬獲4金4銀9銅。
構建“普及-選拔-培養-輸送”四鏈耦合成長通道?
開州職教中心通過“普及-選拔-培養-輸送”全鏈條培養機制,實施“體育普及工程”,全員普及“武德拳”,開設武術操、趣味攀巖等課程,組建12個運動類社團。通過體能測試、技能擂臺賽等方式篩選苗子,組建武術散打、拳擊等12支專項運動隊。
開州職教中心構建“校隊-區隊-市隊”三級體系,配置國家健將級教練團隊,制定個性化訓練方案,成功培育6名國家健將級運動員。學校為退役運動員提供運動康復等崗位,打通“職教-競技”輸送通道。在此全鏈條培養機制下,開州職教中心累計向市級高水平專業隊、全國武術教育機構、高等體育院校輸送3000余名復合型專業人才,部分學生考入北京體育大學、成都體院、武漢體院等本科院校。
近年來,學校先后獲評“重慶市第三批立德樹人特色項目實踐研究基地”“重慶市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重點單項訓練基地”“重慶市中等職業教育德育特色案例”“重慶市首批新時代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市級榮譽。學校《武德拳健康手冊》掃碼學習量超10萬次,微課資源被成渝地區的14所學校引用,吸引20余所市內外職業院校前來學習。
新時代浪潮奔涌向前,職業教育使命在肩。開州職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將在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壯闊征程中,奮力書寫新時代立德樹人的璀璨篇章,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才貢獻職教力量!(資訊)
文/李云、李城江 圖片由重慶市開州區職業教育中心提供
原標題:開州區職業教育中心:創新構建三維體育育人模式 助力學生全面成長
編輯:李宏偉 責編:吳磊 審核: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