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土、除草、播種、插牌……3月12日,渝北區龍興幼兒園(以下簡稱“龍興幼兒園”)的孩子們化身“小小農夫”,在第三屆春耕節中開啟一場與自然的深度對話,感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從充滿趣味的開耕儀式到熱火朝天的種植實踐,孩子們用沾滿泥土的雙手,在春天寫下屬于他們的成長故事。
在鼓聲與古詩中喚醒春天
“咚!咚!咚!”上午9時,教師代表陳海娥手持鼓槌,以“春之五鼓”敲響生命序曲。
“幼兒園里,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關于春耕的故事。今天我們在幼兒園的小土地播下種子,要像照顧小寶貝一樣守護它們,說不定秋天的時候我們能收獲好多的蔬菜。”童聲寄愿環節,大一班學生嚴昕玥作為幼兒代表,用稚嫩的童聲訴說著對春日的期待。
“春耕節是我們幼兒園最特別的日子之一,它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堂生動的自然課堂。”龍興幼兒園園長顏璠希望幼兒們在活動中仔細觀察、記錄,用好奇的眼睛發現生長的秘密,用純真的心靈感受勞動的快樂。
隨后,全園師生共同吟唱《憫農》并表演手勢舞。古詩中“粒粒皆辛苦”的意象化作具象的舞蹈動作,沁入幼兒們的心田。“開耕啦!”當顏璠和幼兒園保教主任劉春紅共同揭開“百草園”門頭的紅綢時,幼兒們大聲歡呼著奔向菜園。
深耕進行時
泥土里的自然教育課
“老師,哪個是草呀?”“我們的小樹在哪里?”“我們以后要給小樹澆花。”……菜園里,幼兒們有的輕輕扒開泥土,把種子一顆顆埋進去;有的踮著腳給新插的班牌加固;還有的蹲在地上,仔細拔出雜草放在一旁。
種植區四周,自然教育正以多元形態綻放。橘子樹旁,幼兒們正專注地描繪著樹的模樣,筆觸間流淌著對生命的感知;百草園旁,幼兒們用手觸摸植物葉片,比較著不同葉片的形狀與紋理;種植區里散落著寫生小隊,他們用水彩定格自己眼中的春天;長廊中,幼兒們將收集的花瓣和樹葉粘貼在透明膠帶上,將它們變成會呼吸的春日標本。
活動尾聲,幼兒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種下了香樟樹,他們認真地承諾:“我會每天來給你澆水。”在種植的過程中,孩子們儼然成為了樹苗的監護人。
在與春天的互動中,幼兒們的自然認知已悄然生長。當陽光為小菜園鍍上金邊時,泥土里的種子與樹梢的名牌,都是自然寫進童年的生動注腳。
除了當天的活動外,幼兒園還開展了春耕主題攝影展、春耕詩會等一系列活動,讓幼兒在鏡頭前、詩詞中,感受春耕之美。(資訊)
文/扶明月 圖/劉川
編輯:李宏偉 責編:吳磊 審核: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