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重慶市茄子溪中學近年來的變化可以發現,這所學校一直都在快速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聚焦藝體特色走差異化發展路線,讓學生出口實現“質”與“量”雙突破;從普通高中晉升為重慶市聯招高中;三次在重慶市美術聯考中摘得全市第一桂冠……學校不僅在辦學質量上穩步提升,更在教育創新和改革中走在前列。
重慶市茄子溪中學黨委書記李燕
要追溯這些可喜變化的來源,學校黨委書記李燕一定是一個繞不開的角色。在重慶市茄子溪中學任教的18年,她以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和扎實高效的業務能力,猶如一只領飛的“頭雁”,帶領學校振翅翱翔赴春天。
校風之變
德育為先,為學生打好人生“底色”
2006年,李燕離開了執教近10年的重慶市鋼城中學(原重鋼一職中),來到重慶市茄子溪中學擔任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當時,學校周邊區域因教育資源不足、人口外流及周邊競爭,導致學校生源基礎薄弱,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均存在問題,學習目標也不甚明確。為改變這一現狀,李燕將德育工作建設擺在首要位置,經過深入一線調研,以堵點建章立制,建立德育工作規范、班級考核辦法、學生一日常規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學校以痛點打開工作思路,以“文明禮儀內外兼修”主題教育活動為切入口,通過升旗儀式、班級辯論、調查問卷、主題班會等形式,明確規則意識的重要性,構建了校園遵守規則的良好氛圍。
從此,重慶市茄子溪中學多了一位認真負責、嚴厲而又走心的校長。每天從進校門的禮儀開始,再到上學期間的課堂紀律、語言習慣,李燕都親力親為,從未間斷。可以說,她分管德育工作的時候,學校風氣有了根本性轉變。在處理學生時,她總是既說明規矩制度的重要,又講明白為什么要遵守制度,更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地告訴學生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李燕與學生交流(右四)
李燕是眾多學校學子心中難以忘懷的一位教育者。她從不將自己局限于辦公室,而是經常深入校園各個角落進行巡視。每當發現學生有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她總是第一時間上前,耐心勸導并督促改正。正是這種嚴謹治學的態度和細致入微的管理方式,為學校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促進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很多學生工作以后,還會回來告訴她:“幸虧您當時那么嚴格要求我們,到了新單位以后,我們很自然就可以接受單位的要求和做法,工作開展得很順利。”聽到這樣的反饋,她覺得特別開心。
“先做人再做學問”,這是李燕能將德育工作執行到底的底氣,而這樣的苦心經營的效果也十分顯著。學生們在外表上不僅越來越有“學生樣”,還學會了進辦公室要打報告、與同學要和睦相處、對父母要講“謝謝”、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漸漸地,大家開始講文明、懂禮貌,學校風氣也因此煥然一新。
學生之變
藝體為要,發掘學生的“另一種可能”
重慶市茄子溪中學曾因地理位置、師資力量、教學質量等多重因素的制約,致使辦學成效未能達到預期目標。2016年,李燕勇挑重擔,同時擔任學校黨總支書記(2023年學校成立黨委后任黨委書記)和校長職務。面對學校發展的困境,她帶領團隊以提升辦學質量為核心任務,致力于為每一位學生創造更加光明的未來。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活潑好動、性格外向或內向只是他們的個性特征,并不影響他們成為優秀的人才。教育的關鍵在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因材施教,給予適切的引導。”這就是李燕始終堅持的教育理念。在前任校領導奠定的良好基礎上,她帶領班子成員確立了“尊重差異、錯位發展”的辦學策略,以藝體特色為發展杠桿,撬動學生成長之路,為每個學生搭建成長平臺,推動學校實現全方位提升。
李燕與學生交流(左三)
在藝術教育領域,重慶市茄子溪中學構建了多元化的藝術發展體系,開設了美術、書法、播音主持、舞蹈、器樂等特色課程。學校特別與四川美術學院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定期邀請美院教授來校開展專題講座和專業指導。基于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學校系統構建了美術專業課程體系,并通過連續舉辦七屆美術教育成果展,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華的平臺,讓學生的藝術天賦從校園走向更廣闊的社會舞臺。在市級比賽中,學校原創舞蹈《鐵軍》、原創朗誦作品《青春閃耀國旗班》、繪畫作品《家》分別獲得重慶市一等獎。學校近六年中3次奪得重慶市美術聯考冠軍。
在體育教育領域,學校在區教委、區文旅委(區體育局)的指導下,建立了區青少年拳擊訓練基地,系統開展拳擊特色課程。學校還創新性地將微型馬拉松、30公里徒步、玄度健身操等特色體育活動納入年度必修課,并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在這一體教融合的創新模式下,學校培養出了8個世界冠軍,18個全國冠軍,186個市級冠軍。2024年,學校拳擊隊再創佳績,3名隊員成功入選國家拳擊集訓隊,其中徐小欣已正式入選國家隊,正全力備戰2025年世錦賽和洛杉磯奧運會,展現了學校體育教育的豐碩成果。此外,學校還構建了多元化的體育課程體系,開設了射箭、武術、籃球、田徑等特色體育項目,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運動選擇和發展平臺,全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憑借突出的體育教育成果,學校先后獲評“國家級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和“體教融合示范點”,彰顯了學校體育特色教育的顯著成效。
伴隨著學校藝體特色的發展,學生整體發展水平迅速提升,核心素養顯著增強,高考重本人數顯著提升,由2016年的39人,增至2024年的347人,上線率由9%增至今年的60.8%,名列全市同類學校前茅,實現了“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辦學目標。此外,學生榮獲市級以上獎項總計200余個,數十人升入雙一流高校繼續深造,1200余名藝術生升入重大、川美等知名高校。
教師之變
以師為本,讓學校成為名師孵化基地
師資隊伍是一所學校發展的核心因素,更是助力強校建設的重要基石。作為一所學校的“領航人”,李燕堅信教師是教育的靈魂。只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多年來,她一直在建強學校師資隊伍工作中狠下功夫。
在此背景下,學校黨委積極實施“雙培養機制”,充分利用各種渠道派送教師進修學習,搭建教師成長平臺,鼓勵并全力支持學校中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為教師們搭建展現自己的平臺。在李燕的帶領下,學校形成了新星教師為底座、骨干教師為中堅、領航教師為塔尖的健康有序的“金字塔”型教師梯隊發展格局。同時,學校“雙培養”創新案例榮獲市級優秀案例,并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市教育系統推廣。為了讓老師們擁有更加清晰的成長路徑,李燕還帶領團隊詳細制定了評選能力要求、培養方式和考核標準,為學校每一位教師提供了清晰的成長路徑,激勵大家攜手追求更高的專業發展水平。
多年的努力也收獲了成果,學校市區級以上骨干教師增至40人,其中市級學科帶頭人1人,學科名師2人,教育部國培專家庫成員1人。學校獲得了市級現場賽課一等獎24人、國家級錄像賽課一等獎3人、教育部優課17課例、市級德育類大賽特等獎2人,帶班視頻選送教育部公開展播,其他市級一等獎累計48人次。
除此以外,為助力大渡口區的管理型人才培養工作,李燕還在區教委的指導下成立了大渡口區“李燕名校長”工作室,著力培養高素質管理型教育人才。其主持的《中小幼一體化推進“中國節”主題課程探索》獲重慶市教學成果獎三等獎,主持的課程《我們的中國節》獲2021年重慶市德育精品課程遴選活動一等獎,主持的重慶市普通高中精品選修課程《藝術體育之路一-校園啦啦操》獲評重慶市普通高中精品選修課程,負責的重慶市普通高中體育課程創新基地建設獲重慶市教委驗收通過。在培育他人的同時,李燕自己也在不斷精進學習,入選了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參評人員。為克服自身“本領恐慌”,她參與了重慶市卓越校長工程中新合作培養計劃并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深造學習。2021年,李燕獲評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
學校在李燕的帶領下逐步成長,近年來被評為大渡口區首屆“百姓身邊好學校”,先后獲重慶市“學習型黨組織示范點”“三八紅旗集體”“巾幗文明單位”“綠色學校”“平安校園”“文明校園”“推進統戰知識進國民教育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研學旅行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被授予“重慶市高中體育課程創新基地”“重慶市重點項目拳擊訓練基地”“國家級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和“體教融合示范點”等稱號。
如今,重慶市茄子溪中學成為了當地百姓有口皆碑的好學校,獲得了廣大師生家長的認可。有學生家長評價:“都說‘一個好領導就是一所好學校’,這句話就是李燕書記的真實寫照,有了她的領航,學校發展必能展翅翱翔,飛向教育的春天。”(資訊)
文/傅宸
編輯:李宏偉 責編:吳磊 審核:王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