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025中國汽研汽車指數國際交流會暨Euro NCAP技術研討會(中國站)在重慶啟幕。本次大會由中國汽研和Euro NCAP聯合主辦,現場400余名中外嘉賓齊聚一堂,圍繞“全球視野,共筑安全”這一主題,為業界呈獻了一場精彩的思想盛宴。
當前,全球汽車技術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面對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轉型升級,多種多樣的新技術運用于智能網聯汽車,如人工智能、車路云一體化等核心技術與智能駕駛加速融合,尤其隨著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汽車安全技術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智能化帶來的新碰撞安全課題
“在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十年規劃中,計劃2020年至2030年,道路交通的傷亡人數降低50%,但是從過去十年的發展來看,雖然汽車各種智能技術不斷發展,但是道路交通死亡人數只降低了5%,最近的十年間我們要從當下的119萬降低到59萬,看起來挑戰非常之大。”中國汽研汽車指數首席專家趙會在會上提到了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的嚴峻形勢。
對于目前市面上炒得火熱的零重力座椅或者大角度座椅,趙會表示在他們走訪的32家主機廠中,發現有28家都配備了零重力座椅,零重力座椅的開發,是基于人們對于坐姿的舒適性和智能座艙的需求,但相對缺少安全性的考慮。
研究數據顯示,零重力座椅在碰撞事故中會導致乘員傷害值顯著上升,主要集中在胸骨和腰椎。顯而易見的是,智能技術在改善人們出行體驗的同時,也伴隨著新安全問題的產生。
另外,趙會還補充說,他們在研究中發現,現有的行人保護碰撞中,中國市場上行人胸部的損傷程度僅次于頭部,其中德國的胸部損傷僅占7.8%,但中國卻占到了23%,因此他認為中國市場很有必要開發胸部沖擊器,來保護行人的安全。
網絡數據安全風險日益凸顯
“從去年開始,中國產業界AI技術在汽車方面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熱的名詞,在AI持續的賦能下,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百花齊放,不管是智能駕駛還是智能座艙,都在功能體驗上日益豐富?!?中汽院智能網聯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駕駛與主動安全部副部長、IVISTA中國智能汽車指數技術負責人唐宇表示。
目前,AI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與智駕正加速融合,國外有特斯拉的高階智駕FSD,國內有華為、長安等車企陸續推出的高階智駕解決方案。另外,AI人工智能大模型也與智能座艙加速融合,華為、商湯、訊飛等企業陸續推出人工智能+智能座艙解決方案。
這些智能技術的涌現,都將給汽車的安全帶來全新的挑戰,網絡數據安全風險日益凸顯,包括車載網絡攻擊、數據泄露、云端及邊緣計算安全等方面。因此,AI對抗模型等多樣化的數據安全、信息安全行為,需要整個產業界共同的努力,來加以應對。
唐宇認為,從整個產業趨勢總結來看,不管是學術界還是產業界,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完善的測試評價技術,是保障汽車智能安全一個核心措施,這正是目前汽車產業所欠缺的,需要創新測評技術與裝備,來支撐高安全智能汽車的開發與測試驗證,而中國汽研作為汽車產業的第三方技術服務平臺,將與時俱進,努力為汽車行業注入強勁科技動力。
據公開資料顯示,國家正加快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2023年四部委正式發布面向高等級智能駕駛的準入試點以來,第一批自動駕駛準入試點正在有序實施,2025年2月工信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面向L2級別輔助駕駛準入管理,對L2級別輔助駕駛產品準入以及監管提出了明確要求。顯而易見,國家層面也正在加快構建更加成熟、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政策與全流程監管體系,來助力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安全、高質量發展。
上游新聞 鄭偉
編輯:鄭偉 責編:吳鍵 審核:王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