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有了這項技術,油車又一項優勢即將不保。”
3月17日晚,位于深圳的比亞迪汽車全球總部,一項名為“兆瓦閃充”的技術正式發布。據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介紹,依靠高達1000kW(1兆瓦)的充電功率,搭載該技術的電車僅需充電5分鐘,就能行駛400公里,無論耗時還是續航,都和油車加滿一箱油相差無幾。
在現場雷鳴般的掌聲中,有媒體同行感慨:“這項黑科技一旦推廣開來,燃油車剛剛燃起的翻盤希望,又變得渺茫了。”
之所以這樣說,是緣于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汽車,近來首次出現了市占率下滑,一月份占比竟跌至38.9%的低點,相比高位時超過50%的市場滲透率,下降不可謂不明顯。新能源車丟失的份額,自然是被燃油車瓜分了,此消彼長的變化讓不少人猜測:莫非燃油車即將迎來翻盤!
其實,這波行情波動,與其說是燃油車的絕地反擊,不如說是以價換量換來的短期繁榮,更不能據此就認定汽車消費“脫油向電”的趨勢,出現了根本性逆轉。
君不見,眼下車市正流行“一口價”賣車——從一口價26.99萬元買大眾途昂Pro,到豐田鋒蘭達一口價8.98萬元起,再到本田CRV一口價11.99萬元出清……由合資燃油車主打的這場價格血拼,確實影響了一些消費者的購買決定,在足夠誘人的優惠面前,曾被吐槽不節能、不智能的燃油車,也立馬變得香了起來,這客觀上助推了燃油車銷量看漲。
但這種亮出價格底牌的“梭哈”式促銷,究竟能夠持續多久?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改寫市場格局?目前都還是個未知數。
除了價格因素,新能源車用戶體驗的痛點,恰恰是燃油車賴以守住基本盤的“護城河”。但隨著近年來三電(電池、電機、電控)技術的不斷進化,諸如里程焦慮、易燃易爆、成本高企等痛點,正逐一被化解,而且靠著在能耗成本、智能體驗、性能表現等方面的降維打擊,燃油車的技術堡壘正一道道被攻破,眼看就只剩下補能體驗還維持著比較優勢。
說到補能體驗,充電功率低,充電耗時長,確實是新能源車主心頭的痛。特別是每逢長假出行,各大服務區都會上演排隊充電的場景,看著幾分鐘加滿油瀟灑離去的燃油車,陪“電動爹”一起大排長隊的車主們,難免心生焦慮。也只有這時候,燃油車又找回了久違的優越感。現在,這種優越感大概率也將不復存在。
為化解用戶的補能焦慮,各大新能源車企在提升充電效率方面,展開了新一輪“軍備競賽”,從500V快充,到800V超充,及至此次面市的比亞迪“兆瓦閃充”,得益于全球首個量產乘用車“全域千伏高壓架構”超級e平臺,直接將電車帶入千伏時代。比亞迪此次還發布了“閃充電池”,從電池正極到負極,全方位構建起超高速離子通道,將電池內阻降低50%,充電電流做到1000A,充電倍率達到10C,目前都是行業最高。在超高電壓1000V和超大電流1000A的加持下,實現了全球量產最大充電功率1兆瓦(1000kW),從而讓電車補能正式邁入“兆瓦時代”。
枯燥的數據有些燒腦,不妨來個直觀的對比。據說搭載該技術的比亞迪漢L,閃充5分鐘可增加續航400公里,燃油車行駛相同里程,加注等量燃油的時間也是這個水平,從而在補能環節實現了“油電同速”。
如前文所述,僅僅用一兩個月的數據變化,并不足以佐證燃油車就成功翻盤的結論。現在新能源車又祭出了大殺器,在充電效率方面將補齊短板,同時進一步擴大在節能、性能、智能方面的先天優勢,這讓燃油車的市場前景變得更不確定。這還不是最扎心的,備受期待的固態電池,時不時就傳出要量產裝車的時間表,這項革命性的技術一旦落地,屬于燃油車的時代或許將真的迎來終章。(資訊)
上游新聞 吳鍵
編輯:鄭偉 責編:吳鍵 審核:王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