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重慶市氣象臺報告:4月12日至13日重慶出現一次沙塵天氣過程。沙塵天氣下,空氣質量和能見度大大降低,對呼吸道健康構成一定威脅,那市民如何應對呢?
重慶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過敏反應科負責人曾丹介紹,沙塵天氣不僅影響出行,更對呼吸道健康構成威脅。從4月11日凌晨的雷暴哮喘到4月12日的沙塵天氣,該院過敏反應科接診了很多患者,均因大量沙塵誘發的呼吸道疾病或結膜炎。
曾丹解釋,沙塵天氣時,大量的沙塵顆粒懸浮在空氣中。這些顆粒大小不一,其中直徑小于10 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PM10)能輕松突破我們鼻腔、咽喉的防線,進入呼吸道深處 。而直徑小于2.5 微米的細顆粒物(PM2.5)危害更大,它們能直接抵達肺泡,沉積在肺部,甚至通過氣血交換進入血液循環。當沙塵顆粒進入呼吸道,會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分泌更多黏液,導致咳嗽、咳痰等癥狀。長期反復刺激,還會破壞呼吸道的纖毛系統,削弱呼吸道的自凈能力,使病菌更容易在呼吸道內滋生繁殖,引發呼吸道感染。
另外,沙塵會引發生物性過敏原跨區域運輸,比如花粉(最遠遷移3000公里)、霉菌孢子、塵螨排泄物等,成為病原體的傳播者,增加呼吸道感染和過敏風險,可能誘發肺炎或加重過敏性鼻炎、哮喘。除此之外沙塵還有一個長期隱患,它有可能與化學毒性物質、重金屬(鉛、鎘)、多環芳烴等工業污染物形成“毒塵復合體”,長期暴露于含重金屬、多環芳烴的沙塵環境,可能損傷肺功能,甚至增加肺癌風險。
由于沙塵天氣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哮喘、支氣管炎、肺炎、結膜炎、皮膚損傷及過敏等疾病,曾丹特別支招如何保護呼吸道。
1.減少外出,外出選擇合適衣物。沙塵天氣時,盡量減少外出,尤其是老人、兒童、孕婦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穿著的衣物優選表面光滑的聚酯纖維沖鋒衣,避免羊毛/絨線衣物吸附顆粒物。如遇外出,可于外出前涂抹凡士林或醫用鼻用凝膠阻隔顆粒物;歸家后立即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噴霧沖洗(兒童選用等滲型)。過敏性鼻炎患者提前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
2.佩戴口罩和護目鏡。外出時選擇佩戴符合標準的口罩,例如N95或 KN95口罩,有效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護目鏡應選擇全封閉防霧型,避免結膜接觸過敏原引發“沙塵性結膜炎”。
3.關閉門窗。在室內時,應關閉門窗,避免室外沙塵進入室內。可以使用空氣凈化器來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4.保持室內濕度。沙塵天氣通常空氣干燥,可以使用加濕器來增加室內濕度,緩解呼吸道不適。
5.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濕潤,幫助排出體內毒素。
6.清淡飲食。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增強身體抵抗力。
7.植物防護。擺放散尾葵、虎尾蘭等具有顆粒物吸附能力的綠植。
曾丹還提醒,幼兒、孕婦及老年人等人群也需特別注意。
幼兒:選擇符合《GB/T 38880-2020》標準的兒童防護口罩(如頭戴式KN95);身高110cm以下幼兒建議使用帶呼吸閥的防護面罩,避免使用N95口罩(可能會影響心肺發育)。沙塵預警期間暫停戶外體育課,哮喘兒童隨身攜帶儲霧罐+沙丁胺醇氣霧劑。營養上要增加富含Omega-3食物(三文魚、亞麻籽)降低氣道高反應性,每日補充400IU維生素D3增強黏膜免疫力。
孕婦:外出避開07:00~09:00及17:00~19:00的沙塵地面沉降高峰期;產檢選擇沙塵過境后第3天(懸浮顆粒物濃度下降至安全值)。外出可佩戴防藍光+防顆粒物雙功能護目鏡,預防結膜炎誘發宮縮。另外,每日早中晚3次胎動計數,沙塵應激可能影響胎兒供氧;如果出現持續性干咳或血氧飽和度<95%,請立即就醫。
老年人:有高血壓的老年患者,需每日監測血壓3次,沙塵致血管收縮可使血壓升高15~30mmHg;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可以提前進行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在臥室增設空氣凈化器;衛生間可安裝防滑扶手,因沙塵可能導致地面靜電吸附力下降。床頭備妥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藥物;可將120急救電話設置為手機快捷鍵。(資訊)
原標題:如何應對沙塵天氣?醫生支招守護呼吸道健康
編輯:向嬌 責編:王峻 審核:王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