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遇上研學,會給孩子們的探索之旅插上怎樣的翅膀?
4月2日,在中國(重慶)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職夢空間”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基地(以下簡稱“職夢空間”),380名來自巴南區昕暉小學校的學生們帶著好奇與期待開啟了AI研學之旅。八個班級分組同步體驗了多項前沿科技項目,每個區域都洋溢著孩子們興奮的討論聲和驚嘆聲。
在機器人互動體驗項目中,服務機器人們正在展示它的“絕活”——它們不僅能流暢對話,還能隨著音樂跳出酷炫的機械舞。一位同學嘗試著發出指令:“來段街舞!”當機器人真的隨著節拍舞動起來時,周圍立即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智能制造實訓中心里,同學們在帶隊老師的解說下,近距離觀察著自動化生產線,“這些機械臂真精細,跟藝術品一樣。”大家紛紛感嘆道。
最熱鬧的要數無人設備體驗項目。在卡丁車駕駛區,孩子們輪流駕駛著卡丁車,感受速度與激情的結合;在無人機體驗區,孩子們操作著無人機完成各種特技飛行;機器狗靈活且略帶滑稽的表演,更是引來陣陣歡笑。六年級的劉博文同學興奮地說:“這些高科技比我想象的還要酷!”
“朋克機器人制作”體驗項目更是將本次研學的體驗感拉滿。指導老師僅是向同學們展示精美的朋克機器人模型,就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工作臺前,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拼裝著各種零件,有的在打磨齒輪的邊緣,有的在用螺絲刀固定機械臂的連接處。“看!我的機器人組裝好了!”隨著此起彼伏的驚嘆聲,一個個充滿朋克風格的機器人陸續完成。六年級的楊俊逸同學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每個零件都是我親手組裝的,這種感覺太棒了!”
活動臨近尾聲時,同學們仍意猶未盡。學校的老師們紛紛感慨道:“今天孩子們展現出的專注力和創造力令人驚喜,這種實踐體驗確實比課堂講授更有感染力。”
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中,明確鼓勵各地各校將人工智能教育納入課后服務項目和研學實踐。本次研學活動,正是“職夢空間”貫徹落實《通知》的一次生動實踐。
據了解,“職夢空間”依托中國(重慶)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聚焦職業+科技+技能,以培養青少年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通過技能實操、科技探索、職業體驗、VR/AR等方式,提升學員職業認知能力、實踐動手能力、科學探索能力、技藝感知能力,助力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相關負責人表示,“職夢空間”今后將常態化開展各類科技研學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激發青少年的創新潛能,為培養未來科技人才播下希望的種子。“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也許今天的某個小小體驗,就會成為明日重大發明的靈感源泉。”(資訊)
文/圖 傅宸
編輯:吳磊 責編:吳磊 審核: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