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黄色小视频,日本免费一区二区六区

文史丨青龍戟、龍鱗刀、火龍槍……這些與龍有關的中國古代兵器,你知道幾件?

來源:     作者:渝訊網     人氣:     發布時間:2024-02-13    
2024-02-12 06:35:17 來源:中國國防報公眾號

龍在中國文化里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作為一種神圣、祥瑞的象征,從古至今已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萬獸之中,以龍為首,許多古代兵器以龍命名,以象征威猛、霸道、權威。今天,我們就來盤點與龍有關的中國古代兵器。

火龍出水模型

名氣最大的當數青龍偃月刀。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一人一騎走千里過五關斬六將,青龍偃月刀功不可沒。然而,實際上三國時期并無此物,真實的青龍偃月刀出現在唐代。北宋的《武經總要前集》的“刀八色”章節中,記錄了青龍偃月刀的原型“掩月刀”。據記載,掩月刀的刀頭闊長,形似半弦月,背有歧刃,刀身穿孔垂旄,刀頭與柄連接處有龍形吐口。作為重型兵器,掩月刀劈砍威力大,但因過于笨重且成本高昂,更多時候作為演武、陣列和操練兵器,到了清代早期甚至變為武舉考核膂力的器具。

冷兵器中與龍有關的還有青龍戟。《三國志》有載,公元194年,曹操乘夜襲擊呂布在濮陽以西的駐軍,一舉將其擊潰,在撤回之際正遇呂布率軍來救,雙方展開激戰。交戰數十回合,兩軍相持不下,形勢十分危急。曹操招募壯士去突擊敵陣,典韋挺身而出,手持一對青龍戟,并帶領應募者數十人身著重衣兩鎧,不執盾牌,一律只持長矛撩戟。這時,西面戰情告急,面對呂布軍中萬箭齊發,典韋毫無畏懼,沖入敵陣后另取10余支短戟擲敵,所向披靡。

戟出現于商朝,是戈和矛的合成體。戟最初為銅制,到了戰國末年才以鐵制。它既有直刃又有橫刃,呈“十”字或“卜”字形。戟具有鉤、啄、刺、割等多種用途,其殺傷能力勝過戈和矛,作為車戰中的主要兵器,一度盛行于西漢至魏晉時期。戟分為單耳和雙耳。單耳一般叫青龍戟,雙耳叫方天戟。典韋所持的一對青龍戟約40斤,一般人掄不起來,典韋卻能輕松挾之上馬,運使如飛,加上青龍戟招式靈活,典韋在輾轉騰挪之間便探到對手的要害,殺得呂布軍連連敗退。

以龍命名并不意味著兵器形制必須壯碩,像龍鱗刀就是體型小巧之類。據《曹丕集》記載,曹丕造了3把百辟寶刀,第1把氣質如同靈龜,取名靈寶;第2把刀刃如丹霞,取名含章;第3把刀鋒如寒霜般鋒利,取名素質,又名龍鱗刀。龍鱗刀的刀柄刀鞘皆雕龍,整把刀如一龍形,威風凜凜,殺氣森然。需要說明的是,百辟刀取名含“辟邪、攝奸”之義,正所謂“百煉利器,辟不祥,刃如霜”。像龍鱗刀這種百辟刀,其實就是我國歷史上較早出現的花紋鋼刀。這種刀在鍛造技術上采用了當時先進的百煉鋼鍛法。所謂“煉”就是對原材料加熱鍛打,鍛打一次稱為一煉,只有通過反復鍛打才能得到含碳量高、雜質少、組織均勻的優質鋼材,而這種鋼材就被稱為“百煉精鋼”。在三國時期,曹丕使用的龍鱗刀絕對算得上是品質較高的兵器。

除冷兵器外,以龍命名的還有火龍槍、五龍槍銃等熱兵器。這類熱兵器以龍命名,不止取龍的威猛、霸道之意,更因為熱兵器發射時冒出的火光和濃煙,更符合當時人們對龍出場的幻想。據《火龍經》記載,火龍槍的制作方法是用6個紙筒,從中間位置緊緊綁在一根長槍前端,紙筒中裝入火藥,底部則用木塞塞緊,每筒內塞入數支特制短箭,這種短箭是用老竹削制,長約5寸,制成弩箭樣式,箭頭先蘸藥,然后用火煨干,待硬化后再將箭頭刮磨鋒利,最后在箭頭抹上藥塞入筒內,交戰時,不但射出的短箭可以殺敵,發射火焰也能燒灼敵人,等用完這些短箭后再用槍頭刺殺。元末,朱元璋起義軍駐和州(今安徽省和縣)時,一位名叫焦玉的匠人向他進獻了幾十支火龍槍。朱元璋隨即令大將徐達試射。開槍后,火彈就像飛龍一樣疾速射出,射穿了幾層厚的皮革標靶,在場的眾人無不感到驚訝。朱元璋大喜,命令下屬大量制造火龍槍。

與火龍槍同時期出現的還有五龍槍銃,它的外形跟火龍槍類似,但它是用4門鐵筒而不是紙筒綁在鐵質長槍上,更接近于鐵銃的造型,其內部可以填充散彈或火箭。在作戰時,明軍往往用袋子遮住銃管與火箭,讓敵軍誤以為只是長槍,待沖到近距離后,明軍再突然撤掉袋子,發射散彈和火箭,使敵軍毫無防備地撞入槍林彈雨,達到襲擊的突然性。此戰法在與蒙古人的交戰中屢試不爽。

此外,還有以龍命名的遠射火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朝中期發明的火龍出水。據《武備志》記載,火龍出水的制法是將5尺茅竹去節并用鐵刀刮薄,然后木制的龍頭、龍尾分別裝到茅竹兩端。然后將龍頭口部向上,龍腹內裝入數枚神機火箭,把火箭的藥線連在一起,從龍頭下部一個孔中引出,再在龍身下部前后兩端各傾斜裝上兩個大火箭筒,把它們的藥線也連在一起,最后把神機火箭的總藥線連在前邊兩個火箭筒的底部。在作戰時,火龍出水可以在距離水面三四尺高的地方點火,靠著二級火箭結構,火龍出水的射程可達2至3里,如火龍出江,更精妙的是待兩側火藥筒內的火藥燃完,龍腹內的火箭就會飛出攻擊敵船,使敵人船俱焚。火龍出水堪稱世界上發明最早的多級火箭,它也被《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作者李約瑟譽為“原始的阿波羅火箭”。

(文/曹波 原文刊發于《中國國防報》2024年1月25日第4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核:馮飛

打賞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責任編輯:渝訊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市| 开鲁县| 曲麻莱县| 呼和浩特市| 泰顺县| 邢台市| 西峡县| 县级市| 都昌县| 同江市| 油尖旺区| 双柏县| 文山县| 乐东| 板桥市| 文化| 通化市| 花莲县| 子洲县| 甘孜| 玉林市| 嘉禾县| 新余市| 庆元县| 寿阳县| 麻城市| 剑河县| 钦州市| 沾化县| 衡阳市| 富顺县| 滨海县| 革吉县| 东兴市| 新巴尔虎右旗| 若羌县| 仁化县| 左贡县| 平乐县| 新乡市| 舒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