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如何定義“好房子”?必須滿足四大要求,即安全、舒適、綠色、智慧。從追求“有房住”,到追求“住好房”,這深刻說明我國住房發(fā)展邁上新臺階,生動標注社會進步實現新跨越。
今年全國兩會前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談及2024年工作,住建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指導各地按照“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要求,開展“好房子”建設,不斷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品質,努力讓群眾住得健康、住得安全、住得方便。結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有關表述,可確定推進建設“好房子”是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
“好房子”如何推進建設?一般來說,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待建的要嚴格落實安全、舒適、綠色、智慧這四大要求;二是,已建成的包括正在居住的,可通過實施城市更新、老舊小區(qū)改造,讓“老房子”變成更宜居的“好房子”。
住建部表示,今年我國將謀劃實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項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改造任務,持續(xù)實施完整社區(qū)建設、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和老舊街區(qū)更新改造等民生工程、發(fā)展工程。可以確定,無論新房子還是老房子,都要努力向“好房子”邁進,修繕得更宜居。
據統(tǒng)計,此前各地召開兩會,有10多個省份已明確提到推進建設“好房子”。比如重慶提出,建設“好房子”,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提升物業(yè)服務質量,推動構建房地產發(fā)展新模式;廣東提出建設更多好房子、好小區(qū)、好社區(qū)、好城區(qū)。
高質量發(fā)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稍加梳理可知,近年來我國的發(fā)展進步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在教育方面,從追求“有學上”到追求“上好學”。說到底,國家從各個方面發(fā)力,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xù)、安全感更有保障。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只有連續(xù)不斷的新起點。當人民群眾住上了好房子,將期待住上更好的房子,這是發(fā)展的必然,也是改善民生的落腳點。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yè)、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yè)、教育、醫(yī)療、住房、養(yǎng)老等實際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就能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資訊)
原標題:「兩會大家談」建設“好房子”,讓民生福祉更有品質
編輯:李宏偉 責編:鄧萍 審核: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