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有著什么樣不為人知的奇妙世界?青少年眼中的心臟康復是什么?心肺復蘇急救法是怎樣操作的?野外如何開展創傷急救?……2月5日,在重慶市慢病防治科普基地、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一群中小學生身穿“白大褂”,變身好奇的“醫生”,深入實驗室、心臟康復中心、戰救技能培訓中心,進行了一場難忘的探索生命奧秘、領略微觀奇妙、實踐救護技能的“醫學奇妙課堂”之旅。
醫學科研試驗 探索生命奧秘
用吸水紙吸干,在顯微鏡下觀察組織細胞……在新橋醫院心血管內科實驗室,實驗室張繼航、鄧夢楊教員為孩子們介紹了病理組織的臨床檢驗技術,并和大家一起親手利用洋蔥制作組織切片,在顯微鏡下親眼觀察切片和樣本中的微觀結構,直觀地認識軟組織和骨架結構的相關知識。
新橋醫院心血管內科實驗室為全軍和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通過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實踐研學,探索生命科學知識,孩子們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魅力。
心臟科普課堂 爭當“心臟小衛士”
“小朋友們,你們了解自己的心臟嗎?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類似于汽車的發動機。”在心臟科普知識課堂上,健康科普基地負責人、新橋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晉軍教授拿著心臟模型,給孩子們詳細講解了心臟的結構和心臟的重要性。
在新橋醫院門診部的心臟康復中心,鐘靈、王應朗教員通過幻燈片中的動畫演示和模型,從心臟功能講起,生動的比喻讓抽象的心臟變得形象具體,通俗易懂的授課方式幫助孩子們對心臟有了全面的認識,并鼓勵孩子們在生活中,要積極充當“心臟小衛士”,做一個科普宣傳員,幫助大家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
傳授救護知識 學習急救技能
判斷意識與呼救、胸外心臟按壓、打開氣道、人工呼吸……為全面普及和強化急救知識和技能,增強孩子們的安全防范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掌握急救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意外事故現場能夠進行有效救護,達到保障生命、及時有效拯救生命的目的,專業醫生針對心臟驟停患者,現場傳授了心肺復蘇術、AED除顫器的使用知識,并現場手把手傳授實操心肺復蘇技術。
國防教育課堂 增強愛國素養
在新橋醫院戰救技能培訓中心,多次獲得國家、軍隊教學獎項的新橋醫院內科教研室主任王江教授結合孩子們特點,以“童言童語”的形式,多角度聲情并茂、深入淺出地為同學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生動活潑的國防教育課。隨后,王江教授還帶領孩子們通過多媒體及智能AI,身臨其境地體驗了戰場救護。
“在少年時期種下探索生命、熱愛生命的種子,通過點滴活動給他們植入‘大健康理念’,保護及保持孩子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是基地及每位教員的職責。”晉軍教授表示,希望孩子們通過實踐活動,感受生命的神奇、科學的浩瀚,珍愛生命、積極向上,讓愛國精神植入孩子們的心底。同時,讓學生參與科普實踐活動,親身實踐“生命健康全周期”服務,將大衛生價值觀、大健康服務觀和大科學教育觀的新內涵及其新要義融入理論與實踐中。
“太神奇了,在顯微鏡下看到了平時肉眼看不見的細胞。”“今天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AED培訓。”“心肺復蘇關鍵要找準點,學會了就不難!”……活動結束后,醫院向孩子們頒發了證書,并對他們主動學習和勇于嘗試的精神予以表揚和鼓勵。孩子們紛紛表示這次“醫學奇妙課堂”之旅讓他們受益匪淺,不僅學到了實用的急救技能,理解了生命的寶貴和健康的重要,還明白了大家能擁有健康,與醫生不斷探索醫學前沿筑起了一道健康防護墻密切相關,因此以后要好好學習,未來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文/李春梅 賈倩羽)
編輯:向嬌 責編:黃薔 審核:羅軍